旅游市場增長顯著,人均消費穩中有升2013-2017年,我國旅游市場保持持續增長,年增長率維持在兩位數水平。2017年,全國旅游總收入達到4.57萬億元,上年同期增長15.9%;人均旅游消費穩中有升,達913.8元,同比增長2.9%。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旅游業對GDP的綜合貢獻為9.13萬億元,占GDP總量的11.04%,增長率大于GDP增長率6.9%。
從旅游市場及人均旅游消費數據可以看出,旅游在大眾消費結構中的地位,已由“趨勢”轉變為“常態”,旅游業已深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作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發揮著重要作用。與之息息相關的旅游住宿業,無疑也將迎來關鍵性的發展機會。
多元化需求變化迅速,品牌連鎖化率還較低近年來,隨著消費者需求升級,對國內旅游住宿業提出了更高要求,國內酒店市場迎來新一輪結構調整。對廣大消費者而言,星級酒店已不再是商旅住宿的必然首選。與星級酒店的萎靡相對,旅游住宿業市場的整體規模卻在不斷擴大。據文化和旅游部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共有各類酒店、客棧民宿40余萬家。精品酒店、新中檔酒店及客棧民宿等住宿形態的快速發展,與其對應的多樣化需求的實際、穩定增長。從分布集中度來看,在40余萬家的酒店中,國內500強品牌酒店占比僅為6%,遠低于美國市場高達70%的連鎖化率。各類型住宿市場均有極大提升空間。
旅游住宿供給端,華東地區占1/3,區域分布不均,目前我國旅游住宿業主要分布在華東地區。2017年總酒店數達到132168家,大概占領全國酒店數的32%,在供給上,占有明顯的優勢,不過這也造成了全國酒店區域分布不均勻問題。除了華東外,2017年,華北及西南地區成為了旅游住宿業市場新寵。從數據來看,華北地區擁有近5萬家酒店的數量,雖不及華中、華南、西南三地,但其品牌酒店達到了3600多家,是7大區域中連鎖化率第二高的地區,品牌酒店市場發展相對成熟。此外,西南地區酒店數量位列國內第二。但從另一方面來看,該區域的品牌酒店卻不足2000家,品牌酒店市場發展較緩。
政策利好帶動多元化發展成趨勢近兩年國內旅游住宿業利好政策持續推進,為身處其中的酒店及客棧民宿提供了健康發展的土壤。2016年,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下發《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試點的通知》,減輕了旅游住宿企業賦稅,間接增加了企業經濟效益,促進企業現金流動,從而實現良性循環發展;2016年,《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的提出,進一步探索、豐富了旅游住宿業業態;2017年“精品旅游飯店”及“旅游民宿”標準的推出,進一步規范了精品酒店及客棧民宿的運營發展。
旅游業作為朝陽產業,連續數年來均保持兩位數增長率的發展水平,有力催生了住宿業的回暖趨勢。未來,國內旅游住宿業在需求端呈現出日益龐大、穩固而多樣化的趨勢;供給端雖存在諸多失衡,但從長遠角度來看,改變正在量變積累階段。未來,在利好政策的持續支持下,國內旅游住宿業必將迎來更高效匹配的供需關系、更多元規范的發展進程,穩步完成需求與技術等因素強烈刺激下的新轉型,將會往多元化方向發展。